沒有完整的課程結構,所有細節無法定位---林榮梓
結構是什麼? 林榮梓
l 沒有完整的課程結構,所有細節無法定位。
l 課程的問題,一定是在上游,更早的理念,更早的動機,上游污染沒有處裡好,中、下游再怎麼努力都是效果薄弱的。
l 改變道路最快的方式是改變目的地。
布魯納的發現教學論強調學習情境的結構(structure)是有效學習的必要條件:發現教學特別強調學生主動探索,認為從事項變化中發現其原理原則,才是構成學習的主要條件,他認為學習情境的結構(structure)是有效學習的必要條件。因為,
l 具有結構性的教材,學生才能理解。
l 具有結構性的教材,學生學習後比較能夠變成長期記憶。
l 從結構中學到的原理原則,有助於日後類似情境中產生正向的學習遷移。
l 培養學生自行求知時化簡御繁的能力,使其可獨立從事高深學識的研究探索中發現的正誤答案同具回饋價值:發現錯誤與獎勵正確同樣重要
歷史是時間的順序;地理是空間的排序,社會課程主要是時空交錯的學習。
能力指標不適合當作課程結構,但可以當作結構下的教學目標。但問題是目前社會課程結構剛好是倒過來。 目前社會教科書的結構是有問題的,這個問題來自「能力指標」當做編輯教科書的依據,所以結構是雜亂無章的。表面上多元,實際上鬆散!
有的版本六下世界文明古國;有的版本直接跳到近代主要講科學革命、工業革命,調動一下章節,五年級變成六年級課程,這是源頭出問題的結構,課程能力指標抄襲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正所謂「橘越淮則為枳」,模仿不夠完整(例如缺美國社會課程標準最主要的核心公民價值這個主題軸),自創又能力不足(自創意義與價值、演化與不變這兩個主題軸)。
寫書的編輯者很認真,審書的審查委員很認真,但是兩個對的人碰在一起做出錯的事情!
編不出也審不出好的教科書。
教科書目前是do thing right而不是do ritht thing。
所以,教師要以教學策略來補足教科書的不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